HituxSearch
中医药业正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医药业正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

来源: 2018/1/1 22:10:29      点击:
  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在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在内的医药领域的跨境并购数量不断增多,2014年上半年的交易数量还在133起,到了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则分为别为2904起和4253起。
 
  在跨境并购持续降温的同时,中国投资者正不断加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大健康产业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并购市场资讯(Mergermarket)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并购的规模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11月底已达379亿美元,而2016年全年仅为257亿美元。跨境并购投资服务平台易界的报告则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中企跨境并购案例当中,医疗健康行业占据了1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并购热点行业。
 
  “民营企业主导了海外医药并购市场,在过去三年里交易总额达到了国有企业的21倍左右。”普华永道“一带一路”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
 
  黄耀和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在大健康领域对外投资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收购高精尖技术,向中国甚至世界推广;一个则是用中医药进军当地市场后向周边扩散。而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旅游、让中医药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医药业正在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
 
  健康并购量价齐升
 
  根据汤姆路透的数据,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在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在内的医药领域的跨境并购数量不断增多,2014年上半年的交易数量还在133起,到了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则分别为2904起和4253起。
 
  “在这些并购中,战略业务并购为主力。”普华永道中国医疗行业咨询服务合伙人刑立萍表示,尤其是自2016年下半年来更是呈明显井喷的状态。
 
  在2016年下半年的合计2117起交易中,1506起交易为战略业务并购,占总交易数量的71.14%,而在2017年上半年的4253起交易中,2577起为战略业务并购,环比增长71.12%。从金额来看,在2015年下半年战略业务并购涉及医药领域的交易金额还只有3.33亿美元,到2017年上半年已达25.77亿美元。
 
  这些企业希望将海外的优质医疗资源及业务模式引进国内,加速其国内医疗健康业务战略布局,同时将收购标的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平台。刑立萍表示,这也是很多中国公司并购时选择战略业务并购的原因,最终将被并购的公司纳入现有经营范围之内。
 
  此外,汤姆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生物制药领域交易金额为19.30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已增长至40.87亿美元,而同时间内医疗器械领域的交易分别为1.88亿美元、1.66亿美元。
 
  刑立萍指出,很多医疗器械领域的公司为初创企业,这使得这类企业的并购价格会相对较低。
 
  而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产品相对比较成熟,交易金额也会高于医疗器械领域的初创企业。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中国区管理合伙人方健向记者分析道,从技术或产品本身来看风险不大,从市场角度来看,这项成熟的技术或产品在其他市场中推出已多年,引入国内也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问题在于交易的金额会比较大,对于企业而言是否有足够的金融实力来支撑、以及推进后续开发等,这是这类并购的风险所在”。
 
  而自2015年以来,中国药监会及监管部门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政策利好加上资本驱动,使得大量风险资本进入了健康行业。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在2017瑞信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未来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保持。
 
  但中国医疗行业投资的火热也让中国健康产业的并购交易价格大幅度增加。有医疗行业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很多私有公司的估值被炒成了天价,而国外优质创新公司的价格却还不算高”,国内标的的不合理性让他们加快步伐寻找海外估值合理的收购标的。
 
  在刚刚完成对印度制药企业GlandPharma的收购后,复星医药(600196)董事长陈启宇也在一个投资会上表示,在收购GlandPharma时,交易刚刚公布便有分析师质疑,“为什么买它,还这么贵”。
 
  GlandPharma主要从事注射剂药品的生产制造业务,是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制造企业,并获得全球各大法规市场的GMP认证,业务收入也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在陈启宇看来,“这家公司在北美市场有很好的成长性,且能起到桥梁作用帮助复星医药国内制药进入国外市场。”
 
  陈启宇认为,在收购标的时看中的是标的未来的价值,复兴从表面上看交易很频繁,一直在收购,其实每一个标的的收购,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
 
  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基础薄弱,也让中国企业更多地选择在生物制药产业,而不是在医疗器械产业上进行海外投资交易。刑立萍告诉记者,“目前医药投资领域,更多的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而非将海外资源‘引进来’”,主要是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医药走出去
 
  在方健看来,医药行业的收购,尤其是在高端技术领域的收购风险较大。
 
  从律所最近的一些案例看,尽管相关技术在中国还是前沿技术,但对于国外而言,这些技术虽然不是夕阳,但也是“午后的太阳”,有可能还未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便被取代。
 
  但刑立萍表示,“和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相比,我们认为大健康领域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加上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有良好的政策基础,预计中国企业出境开展医药领域投资交易的势头还将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及地区对海外投资者针对高科技等行业并购趋严的态势,也让投资者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刑立萍认为,亚太地区更有希望成为中国投资者的新兴投资目的地。
 
  在黄耀和看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分为两类,一是投向以色列、新加坡等国拥有尖端技术的企业,投资目的是希望将技术“拿过来”,向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推广;另外一个方向则是投向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国家,然后通过传统中医药向其周边国家的市场进军。
 
  刑立萍指出,像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国家,70%以上的药品都需要进口,药品短缺已经成为健康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当地政府因此鼓励医药发展,加上对足够规模(2130万美元起)的外商医药产业投资进行税费减免,促使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布局。
 
  另一方面,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使用草药的历史。邢立萍介绍道,波兰就拥有100多年的种植草药的历史,多达3000多个品种的草药使得波兰在中东欧草药市场占有约50%的份额(约4亿美元),而波兰的草药与中医药源高度相近,加上波兰政府已经把针灸术纳入医学体系之内,使得中医药在波兰市场有很大的市场。
 
  “从全球来看,大家对天然的药品接受度越来越高。”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上表示,尽管中药和植物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在文化理念,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上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一致,中医药便能够成功走出去。
 
  广药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开设了研究中心,并在气候适宜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中草药的种植。“在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已经开展了中医药的种植,像王老吉中的鸡蛋花便有50%是在这些国家种植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能够带动中医药的发展,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发展。”李楚源表示。
 
  国家标准委也在近日发布的《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指出,未来三年,将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修订合作,加快药材、药产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国际标准研制,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
 
  同时,加快在海外推广中医药标准,推动中医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质量控制等技术,以及中药材种子(种苗)、道地药材、中药材(植物药)新品种评价、中医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走进沿线国家和地区。